首页 法律文章正文

如何定性劳动合同诈骗

法律 2025年11月06日 16:45 3 admin

       如何定性劳动合同诈骗?劳动合同诈骗定性要从多方面考量。主体通常是用人单位或求职者,利用信任欺诈。行为表现上,双方各有手段。主观故意是非法占有利益。法律后果是合同无效或可撤销,受欺诈方可要求民事赔偿,构成犯罪将追究刑责。接下来河北新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如何定性劳动合同诈骗

        劳动合同诈骗的定性需从多方面考量。

        从主体上,实施诈骗者通常是用人单位或求职者,利用对方对劳动合同相关规定及履行的信任实施欺诈行为。

        在行为表现方面,用人单位可能虚构工作岗位、薪资待遇、福利条件等重要信息,诱使劳动者签订合同,之后并不按照约定履行。例如,承诺高薪但实际发放远低于承诺数额,或根本无相应岗位安排。求职者则可能伪造学历、工作经历、职业资格证书等,骗取用人单位信任从而获得工作机会。

        从主观故意上,诈骗方具有非法占有利益的故意,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或非法劳动利益。如用人单位以试用为由,骗取劳动者劳动成果后无故辞退且不支付报酬;求职者骗取工资后不辞而别。

        从法律后果看,劳动合同诈骗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可撤销。受欺诈方有权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诈骗遭受经济损失,可要求赔偿;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达到一定数额,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二、劳动合同签好后自己要拿回去吗

        劳动合同签好后,劳动者有权拿回属于自己的一份。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这意味着劳动者有获取并保存劳动合同的法定权利。

        持有劳动合同对劳动者至关重要。一方面,它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关键证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比如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重要条款。若后续发生劳动纠纷,如用人单位拖欠工资、随意变更工作岗位等,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有力依据。另一方面,在涉及劳动权益保障、办理社保、申请贷款等事项时,也可能需要提供劳动合同作为证明材料。

        所以,签好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应向用人单位索要属于自己的那份合同并妥善保管。

        三、劳动合同只签基本工资怎么证明实际工资

        证明实际工资可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是工资支付记录。银行工资流水是关键证据,能直观显示每月到账金额,需留意流水明细中备注的工资字样或与公司相关的转账信息。电子支付记录如微信、支付宝的工资转账截图及相关聊天记录,也能辅助证明实际工资数额。

        其次是工资条。若公司发放纸质工资条,应妥善保存,其详细记录了工资构成、各项补贴及扣除情况;电子工资条同样具有证明效力,如邮件形式的工资条,要注意保存原始邮件。

        再者是劳动合同补充协议或约定。若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双方就工资调整、奖金发放等以书面补充协议形式约定,可作为实际工资证明。

        还有同事证言、工作群聊天记录等。同事对公司工资发放情况的了解,以及工作群中涉及工资讨论的记录,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实际工资水平。

        最后,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虽不能直接证明工资数额,但结合其他证据,可辅助推算实际工资。例如,通过考勤记录确定加班时长,结合公司加班工资计算方式,能推断实际工资情况。

        以上是关于如何定性劳动合同诈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发表评论

河北新闻网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