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胜诉后怎样拿到?劳动仲裁胜诉后,先关注裁决书生效时间,生效后向用人单位发履行通知。若其未...
2025-11-11 1
工伤劳动仲裁后对方不赔偿怎么办?工伤劳动仲裁后对方不赔偿,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仲裁生效后对方不履行可申请,法院会采取措施促使其赔偿;也能申请先予执行,生活急迫困难时可要求先行支付部分赔偿;还可关注对方财产线索告知法院,追究其拒不执行法律责任来维权。具体详细内容和河北新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工伤劳动仲裁后对方不赔偿怎么办
若工伤劳动仲裁后对方不赔偿,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对方有义务履行赔偿责任,若其拒不履行,可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由法院采取查询、冻结、划拨对方财产等强制措施,促使其履行赔偿义务。其次,可申请先予执行。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若自身生活面临急迫困难,比如急需工伤赔偿款支付医疗费用等,可向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先予执行,要求对方先行支付部分赔偿款项,以解燃眉之急。再者,密切关注对方财产线索。若发现对方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如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等,应及时告知法院,以便法院及时采取执行措施。另外,可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对方拒不执行的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对方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之,要积极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工伤赔偿得以实现。
二、工伤期间工资由谁发放劳动局赔偿
工伤期间工资由用人单位发放。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而劳动局一般不直接发放工伤期间工资。劳动局主要负责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的审核与管理,监督用人单位依法保障工伤职工权益。当发生工伤后,职工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配合进行工伤认定等程序。若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工伤期间工资,职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工伤死亡走劳动仲裁还是法律程序
工伤死亡案件,劳动者家属可选择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等法律程序来维护权益。
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需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其优势在于专业性强,劳动仲裁员熟悉劳动法律法规,能高效处理工伤相关争议。且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快捷,费用较低。但仲裁裁决结果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家属诉求,若对仲裁不服,还需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诉讼则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法院审理更为全面、公正,能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最终判决。不过诉讼程序相对复杂、耗时较长,费用可能较高。
建议先咨询专业律师,律师会根据具体案情分析利弊,给出最优法律建议。一般情况下,先进行劳动仲裁,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再提起诉讼,这样能充分利用两种程序的优势,最大程度保障家属合法权益,获取合理赔偿,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以上是关于工伤劳动仲裁后对方不赔偿怎么办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