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文章正文

劳动合同要给劳动者么

法律 2025年11月26日 02:07 4 admin

       劳动合同要给劳动者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签字或盖章生效,文本双方各执一份。用人单位未交付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害要赔偿。此规定保障劳动者权益,发生争议时合同可作证据,用人单位有义务及时完整交付。接下来河北新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劳动合同要给劳动者么

        劳动合同是需要给劳动者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清晰知晓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发生劳动争议等情况时,劳动合同可作为重要的证据。所以,用人单位有义务及时且完整地向劳动者交付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在劳动局拿吗

        劳动合同并非由劳动局提供。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通常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行协商拟定并签订。

        劳动局主要负责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等工作,并不直接提供劳动合同文本。

        用人单位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应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必备条款。

        双方签订后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若发生劳动争议,劳动合同将作为重要的证据之一。

        三、劳动合同怎样才能生效

        劳动合同生效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双方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用人单位应依法设立且具备用工资格,劳动者需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实。双方签订合同是基于自愿,不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形。

        3. 合同内容合法。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例如,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要符合法律规定。

        4. 形式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

        当劳动合同满足上述条件时,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若对劳动合同的生效存在争议,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以确定合同是否真正生效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要给劳动者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发表评论

河北新闻网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主题作者QQ:201825640